《被讨厌的勇气》读后随笔

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4年8月19日 凌晨

书名《被讨厌的勇气》

作者:岸见一郎

岸见一郎,心理学家、哲学家,1956年生于京都,现居京都。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系博士课程满期退学。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。主要活动领域是阿德勒心理学及古代哲学的执笔与演讲,同时还在精神科医院为许多青年做心理辅导。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顾问。

前提:

1.阿德勒学说的目的不是学术,而是生活。(阿德勒心理学不是“拥有心理学”,而是“使用心理学”。)

2.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改变他人的心理学,而是追求自我改变的心理学。(①“可以把马带到水边,但不可强迫马喝水。” ②决定你生活方式的不是其他任何人,而是你自己。→故人是可以改变的。)

3.答案不应该从别人那里得到,而应该自己得出。

4.阿德勒心理学的正式名称是:个体心理学。

5.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心理学。

6.根本没有必要被别人认可。(但并不是旁若无人地任意横行。)

7.阿德勒心理学提倡把所有人际关系看成横向关系,即:虽不同,但平等。

8.人生最大的谎言:不活在此时此刻,纠结过去,(过于)关注未来,把模糊的光打向人生整体(而不是聚焦在此时此刻),自认为看到了什么。

9.如果我改变,世界就会改变。(因为我们活在客观世界基础上的主观世界里。)

内容提要:

1.“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,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——所谓心理创伤而痛苦,事实上,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,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,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。”

2.你在人生某个阶段里选择不幸,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,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,而是你认为不幸对你而言是一种“善”。(注:在希腊语中,“善”并不包含道德含义,仅指有好处,同样,“恶”仅只无好处。)

3.(概念)生活方式:人生中思考或行为的倾向,如何看世界,又如何看自己,把这些赋予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即是生活方式。

4.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。

5.人际关系之卡总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。

6.如果人际关系中存在着竞争,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。 (追求优越性并不是通过与他人的竞争来完成的。)

7.你之所以把别人看成是敌人而非伙伴,是因为勇气受挫的你在逃避人生的课题。 (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,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。)

8.基本上,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源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,和别人对你的课题的妄加干涉。 (我们每个人都是为自己而活,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,同样,别人也没必要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而活。而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,我们往往会采取满足别人期待这一手段,这是受赏罚教育的影响。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,以及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别人,这是一种对自己撒谎,也不断地对周围人撒谎的生活方式。不想被人讨厌是一种本能欲望,但根据欲望和冲动去生活并不是自由,这就像石块从坡上向下滚落一样。在人际关系中,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,并不是说要故意惹人厌,而是不要害怕被人讨厌。)

9.课题分离:把自己和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。 (辨别课题归属:某种选择带来的后果最终由谁承担,即是谁的课题。) (课题分离不是为了疏远他人,而是通过保持适当的距离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线,缠绕不等于联系。分离课题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,相反,妄加干涉别人的课题才是以自我为中心。)

10.①人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,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的状态,继而有了普遍欲求:希望进步、追求理想状态等,又称追求优越性。→我们需要正确利用自卑感。 ②区别自卑情节和自卑感:自卑情节是把自己的自卑感当成某些借口使用的状态。 ③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。→处理不当,陷入自卑情节。→有时会发展成优越情节(虚假的优越感)。→活在他人的价值观和人生之中。

11.人生谎言(勇气问题,而非道德问题): 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行为。 (对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,把责任转嫁给别人,通过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来回避人生课题。对自己撒谎,也对周围人撒谎。)

12.外部因果律: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,解释为似乎有重大的因果关系。

13.你不是世界的中心,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。

14.①人际关系的入口:课题分离。 ②人际关系的最终目的:共同体感觉(把他人当做伙伴而非敌人,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,也即归属感。)

15.如何获得共同体感觉: 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,直面人生课题,把对自己的执着,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。(自我意识过强是一种束缚,会导致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展现本真的自己,这也是因为对本真的自己没有自信,想要通过小心翼翼的行动,避免被轻视、嘲笑。) ①自我接纳。(不是自我肯定,而是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,不去过分关注无法改变的,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,并鼓起勇气去改变。“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,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。”) ②他者信赖。(即无条件的信赖他人,但只针对你想要与其建立深厚关系者,并不针对所有人。因为为了逃避被背叛的伤害而选择怀疑,就无法与任何人建立起深厚的关系。) ③他者贡献。(并非自我牺牲,而是一种奉献精神,因为人只有在体会到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,而只有在能够感觉到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能获得勇气。奉献精神在你视他人为敌人的情况下是伪善,但在视他人为伙伴的基础上却不是。)

16.要想获得归属感就必须把他人看做伙伴,而要做到视他人为伙伴就需要做到自我接纳和他者信赖。

17.认可欲求实际上是寻求贡献感的手段,但这样就会被他人的期待所束缚,而幸福得以自由为前提。受认可欲求束缚的人还不具有共同体感觉,也即还不能自我接纳、他者信赖、他者贡献。有了共同体感觉,认可欲求就会消失。

18.行动原则: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,或者看不到出口时,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。(“杯中风暴”→只要跳出杯子,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。→但要跳出去很难。→所以才需要这个行动原则。)

19.人生课题:①工作课题;②交友课题;③爱的课题(家人,恋爱。)。

20.⑴行为方面的目标:①自立;②与社会和谐共处。 ⑵滋生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:①我有能力的意识;②人人都是我伙伴的意识。 ⑶备注:这些目标可以通过直面人生课题来实现。

可能由于本人水平有限,我觉得书上有很多有争议的地方。

一篇鸡汤文,在不断的输出作者自己的三观。以青年和哲人二者之间的对话发展,并没有经过严密的论述。作为一本哲学书,更应该向大众解释自己的思想,而不是自己写自己看的。很多话都太过绝对,有点高傲。但书应该是用来交流思想的,而不是逼迫别人低头信服。

参考文献:

不讲逻辑的鸡汤文(被讨厌的勇气)书评 (douban.com)

全书概要 (douban.com)


《被讨厌的勇气》读后随笔
http://example.com/2024/08/17/《被讨厌的勇气》读后随笔/
作者
Jiawei Cao
发布于
2024年8月17日
许可协议